中国遏制艾滋病渐入核心——努力让每个艾滋病感染者成为非传染源。对于目前尚无疫苗可用,尚无药物彻底治愈的传染病来说,防控显然已经渐入佳境。
“当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于400拷贝/毫升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感染性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在11月23日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一成果当然不能脱离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药物治疗。
发现传染源
人类之所以恐艾,不仅因为艾滋病无法彻底治愈,还因为被发现之前它已经具有传染性。这种隐匿的传染性将会带来更多的感染者,特别是在中国,异性传播已经逐渐成为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形势严峻。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估计每年新发感染者8万例左右,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新发感染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为9万人,2014年是10万人,2015年是11.5万人,2016年12.5万人,2017年是13.5万人。
“这个数字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扩大了检测范围。由于艾滋病感染者没有症状,不检查、不诊断就发现不了。现在检测人数从1亿增加到了2亿。这是新发感染者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其次,由于扩大治疗,更多的感染者获得治疗以后存活延长,使得感染的人数在增加。第三,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感染者存在。我们发现,每年还有30%左右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吴尊友表示。
只有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并通过持续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才能将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保证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并阻止病毒的传播。
全球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知识就是力量》。报告指出,2017年,已有四分之三(75%)的艾滋病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病毒得到抑制的艾滋病感染者于2017年达到47%,在过去三年中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但仍然有1940万艾滋病感染者病毒尚未得到抑制。
“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从被感染到被发现平均需要6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有一部分人在继续传播病毒。”吴尊友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介绍,目前,国家的整个检测服务网络还是相对较全,疾控中心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保密的咨询检测,还有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检测服务。
在青年学生这个特殊人群中,更是从宣教到校园自助检测,一应俱全。
“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但治疗覆盖率以及治疗成功率已基本实现。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
在吴尊友看来,虽然中国的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人,与美国的40/万人、俄罗斯的70/万人、巴西的60/万人、印度的16/万人相比并不高,但是按照人口基数一乘,绝对数字仍然很大。
“所以我们还得有紧迫感、危机感,还得要加大力度,全面落实‘十三五’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保持低流行的状态。”吴尊友表示。
实际上,防艾已初显成效。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上升到2017年的2亿;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万人。
药物牢牢控制病毒
艾滋病是一种能够经治疗获效,但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在药物的控制下,艾滋病毒可以失去传播机会。
就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MichelSidib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报告中指出的一样,病毒载量检测是艾滋病治疗监测的黄金标准,这表明治疗正在发挥作用,维持人的生命,同时牢牢控制着病毒。
但是,随着艾滋病患者发现的人数和治疗人数的增加,耐药性的问题直接关乎能否压制住病毒数量使其成为艾滋病非传染源。
“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治疗人数的增加和可能出现的耐药问题。”王斌表示。
随着治疗艾滋病的第一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上市,后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也相继问世。21世纪,整合酶抑制剂等新药也不断涌现。历经30年研究,目前已有6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超过30种抗病毒制剂应用于抗艾滋病毒-1治疗。
“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药物服用的方便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卢联合对第一财经表示。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方案均无法彻底地清除患者体内的HIV,且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抗艾滋病毒药物虽然能够抑制艾滋病毒的增殖,但其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目前已上市的抗艾滋病毒药物还不能满足抗病毒治疗的需要,尤其是国内可供选择的抗病毒药种类有限,多重耐药患者可能存在无药可用的困境,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仍存在重大的临床需求。
受益于国家优化新药审评审批的新政,我国患者与国外患者同步用药的间隔正变得越来越短。日前,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了三款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吉利德科学的整合酶单片治疗方案捷扶康和西安杨森两款艾滋病创新药物恩临和普泽力。
“目前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均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有了这些治疗药物的保障,艾滋病已经变成了一个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可治的慢性疾病。”卢联合表示。
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副作用少、服药依从性高等特点的新药,艾滋病患者更进一步控制住病毒,使其成为非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