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小学营养与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率在1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养不良率在20%左右,并随小学、初中、高中逐级递增;城市中小学生有90%以上经常吃零食;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喝饮料从1998年的300ml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500ml,其中有2/3是含糖饮料;吃快餐已成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的普遍饮食行为,消费频率明显上升,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1.9%上升到2008年的16.2%。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膳食行为(不吃早餐、偏食、不良零食消费等),缺乏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教育,这些均会影响中小学生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也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一生健康的关键时期。营养无疑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校园广泛开展食育教育和营养健康促进活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慢病”的有效干预措施。为此,制定并实施以城乡中小学生为干预对象的“校园营养健康促进行动(2016--2020)”项目方案。
二、目的
1.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水平;
2.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3.降低中小学生不吃早餐、乱吃零食、浪费食物等不良膳食行为的发生;
4.促进中小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和健康成长;
5.帮助家长、教师提高膳食指导和食育教育的能力。
三、目标
1.每周吃早餐超过5次的比例达90%以上;
2.早餐食物种类达四种及以上比例为80%以上;
3.选择健康零食(新鲜、天然、易消化)比例达80%;
4.每周在外就餐(不包括食堂就餐)次数降低50%;
5.谷类、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奶及其制品食用比例均提高;
6.一日三餐按时按量的比例达80%以上;
7.每人每日饮水量达1200ml的比例达80%以上;
8.肥胖率、超重率、营养不良率降低50%及以上;
9.食物营养知识水平知晓率提高50%以上;
10.餐前洗手率达95%以上;
11.吃完晚餐,小学生不再吃东西的比例降低50%;
12.餐桌礼仪形成率达60%以上;(摆放餐桌、收拾餐桌、长辈先食、不浪费食物等)
13.餐食劳作体验率达60%以上;(厨房体验、田园体验、采购体验等)
四、范围
合肥市、蚌埠市、马鞍山市、芜湖市、淮北市,每市选择1个城市区和1个农村县,各选择1所中学和1所小学;每市每年省财政安排1万元经费。
要求:(1)合肥市包河区、蚌埠市蚌山区已是省级营养监测点,应纳入;(2)农村县优先考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3)鼓励其他市及广德县、宿松县积极参与本项目实施。
五、对象、方法和内容
(一)对象
入选的中小学校的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重点是中小学生。
(二)方法与内容
1. 营养健康教育课
1.1内容:食品常识、营养与健康知识、烹饪知识、饮食文化、环保知识、餐桌礼仪知识、食物品尝、农耕文化。
1.2形式:通过故事、民谣、儿歌、图片、现场食物品尝、游戏等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地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校老师开发新的教学方式。
1.3各机构分工:
(1)市疾控机构按以上内容负责提供每月营养健康课具体内容,并安排好五年课程规划;
(2)区县疾控机构负责协调学校和落实,并记录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效果,活动对象等方面,资料备存。
(3)学校根据区县疾控机构的要求,完成营养健康教育课。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1.4要求:
(1)每所学校每月针对所有学生开展1次营养健康教育课,时间为1节课;
(2)备课老师有具备营养与健康知识素养;
(3)力图五年授完所有相关知识。
2.就餐仪式活动
2.1内容:就餐前洗手、餐具和桌椅准备、吃饭礼仪、吃饭后餐桌收拾、引导将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器具清洗。
2.2各机构分工:
(1)区县疾控机构负责记录活动资料并备存。
(2)学校负责落实。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2.3要求:(1)学校每日午餐开展;(2)开展活动前利用营养健康教育课讲授餐桌文化和礼仪;(3)每日午餐有专人负责引导学生;(4)鼓励学校加入吃饭前感恩活动。
3.食品企业、农场体验
3.1内容:带领学生参观食物基地,包括食品企业和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开辟菜园,让中小学亲眼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如给蔬菜除草,施肥、浇水、采摘等,直观加深对植物的了解,了解作物与土地和四季的关系,知道不是不分季节都能吃到想吃的东西,感受各种食物的来之不易,增强与食物的感恩和珍惜之心。
3.2 各机构分工;
(1)区县疾控机构负责协调学校和落实,并记录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效果,活动对象等方面,资料备存。
(2)学校负责落实活动。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3.3要求:(1)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学生体验活动至少1次;(2)组织活动顺应食物生长季节性,如春天农耕活动,夏天割麦子活动、插秧活动,秋天收花生活动等。
4.美味厨房活动
4.1内容:中小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体验各种食物烹饪过程,并认识食物的特性、生长、品质等相关知识,以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能力和艺术生活能力,也培养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谢的心。
4.2形式:(1)家庭周末体验 利用双休日时间,由中小学生自主决定一份菜谱,完成全过程,即卖场、摘洗、切炒到最后装盘供家人和自己一起享用;每周一学生将自己有无参加活动的记录无记名上交;家长在孩子做菜过程中,全程陪同,并阅读相关家庭体验指导用书或宣传材料。
(2)集体烹饪活动 全校范围内,自愿参加,可以有家长陪同,活动负责人带领孩子进厨房,制作饼干、元宵、面条等食物,并一起分享,活动现场,负责人讲解食物的特性、生长、品质等相关知识,也可寻求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合作,例如以夏令营的形式开展。
4.3 各机构分工:
(1)市疾控中心负责推荐周末家庭体验指导用书(如《食育教养》)或印制相应内容的宣传材料;负责组织集体烹饪活动,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负责人;
(2)区县疾控中心协助市疾控中心组织烹饪活动,记录活动相关内容并备存;负责周末体验活动日程管理,按月收集记录表,了解家庭周末体验活动实际开展情况。
(3)学校提供相关场地,通知活动相关事宜,发放宣传材料。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4.4要求:
(1)家庭周末体验,每周菜谱可以一样;每学期的中期或末期,每位学生交一份以家庭周末体验活动为主题的作文,作文水平要求参考相应年级要求。
(2)集体烹饪活动,每学校每年至少1次。
(3)本活动重在参与,核心是让中小学、家长认识日常生活即教育,并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4)活动经费由市疾控中心或区县疾控中心或学校或家庭出资。
5.食堂食谱和地产地销活动
5.1内容:(1)食堂食谱 学校食堂按周或按月把“午餐菜单”提早发放到家长手中。“午餐菜单”包括:当月每天的午餐内容,及这些午餐所使用的食材种类和数量,所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是多少等,全部一一详细注明。
(2)地产地销活动 学校食堂采用当地食材,可与当地农场或个体农民对接,学校可以与农场或农民协商少用农药、化肥,以此改善当地的土地环境,也保证中小学生吃到安全食物。
5.2各机构分工:
(1)市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学校食堂制定好食堂食谱。
(2)区县疾控中心协助市疾控中心和落实活动安排,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备存相关材料。
(3)学校负责落实活动。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5.3要求:(1)食堂食谱内容准确可靠;(2)力争中小学生吃到当地生产绿色少或无污染食物。
6.主题活动日
6.1主题:营养与食品安全(2016年)、吃动平衡,健康成长(2017年)、均衡营养,成长更健康(2017年)、我的营养我做主(2019年)、营养与生活(2020年)
6.2形式:可结合以上活动一起开展,也可单独开展,提倡单独开展。单独开展形式由市疾控中心或区县疾控或学校自主确定。
6.3各机构分工:
(1)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和安排主题活动日;
(2)区县疾控中心协助市疾控中心和落实活动安排;记录备存相关材料。
(3)学校负责配合和具体落实相关措施。鼓励学校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6.4要求:(1)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日,(2)参加活动对象包括学校的所有老师、学生及其家长。
六.项目评估
(一)评估对象: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所入选学校随机抽取2-4个班级学生,将抽中的班级中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保证每所学校调查对象人数不少于100人,每个监测点计不少于400人。
调查对象基本要求:为3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能参与问卷调查和自行填写。
(二)评估方法:采取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于项目开展前(2016年)、项目开展中(2017-2019年)、项目结束(2020年)进行基线调查、年度评估、终期评估。
(三)评估内容。个人问卷:一般情况、相关知识水平、体重、身高、一般健康状况等方面。支持性环境问卷:学校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加情况等方面。详见附件1和附件2。
七、数据管理与分析指标
(一)数据管理
省疾控中心负责编制数据录入软件,全省审核和分析数据;市疾控中心负责辖区内数据审核和分析;区县疾控中心负责评估数据及时收集和录入。
(二)分析指标(主要)
1.食物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
2.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
3.每周吃早餐超过5次的比例;
4.早餐食物种类达四种及以上比例;
5.选择健康零食比例;
6.每周在外就餐(不包括食堂就餐)次数;
7.谷类、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奶及其制品食用比例;
8.餐前洗手比例;
9.餐桌礼仪形成率;
10.餐食劳作体验率。
八、组织管理与职责
(一)省疾控中心制定“行动”方案,提供技术指导,配合市疾控中心现场督导,撰写年度、中期、终期评估分析报告提交省卫生计生委。
(二)市疾控中心制定本地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报省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及督导和考核,负责相关活动安排,发布各活动信息,并向撰写年度、中期、终期工作报告并提交给省疾控中心。
(三)县区疾控中心按活动要求,负责相关事宜。
(四)入选学校给予项目工作支持和配合,按活动要求负责相关事宜。
九、质量控制
(一)督导检查。各市级疾控中心负责督导工作,每年至少督导1次。督导内容包括查阅各区县疾控机构活动落实情况,了解活动开展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二)统一培训。对各市疾控中心及各区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学校指导老师等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方案概况、主旨、行动内容、注意事项等。
(三)统一核心信息。市、县疾控中心要对传播的营养健康知识、食育知识等核心信息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