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14日,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组织的第一期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厦门召开,全国17个省级疾控中心参加了本次培训。我中心毒理室吴同俊以及理化室单晓梅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评估处齐小宁处长、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处赖以刚处长和福建省疾控中心郑奎城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齐小宁处长指出, 2009年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颁布,从而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2015年新的《食品安全法》对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应预先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尽管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较晚,但作为各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一些地方省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这项工作逐渐在食品安全标准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国际贸易纠纷处理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建成全国一盘棋的风险评估网络体系还要进一步提升各省份,尤其是各省级疾控中心在这方面的力量。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来,国务院对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国家卫计委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未来国家卫计委将取消对于“三新食品”的许可工作,将其修改为按标准化管理,这一政策的实施要求各省级卫生部门提供更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作为技术支撑,同时也意味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将成为省级疾控中心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目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都基本完成了两种管理方式的接轨,变化最大的是新食品原料和具有“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以后可能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
此次培训以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风险评估为重点,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针对于新食品原料管理工作的进展,食品中化学物和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思路、策略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辅以丰富的案例分析,最后还安排了典型案例的实践练习,内容具体、详实,操作性强,让每位学员都对相应的评估程序有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班上也透露了一些新的工作动向,主要包括: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目前在国家卫计委层面考虑改革审批程序,有意向下方的省一级的管理部门,地方特色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将属于省一级的职能部门职责,这就要求升级相应的评价机构要有能力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