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消毒的意义。 在工作、学习之外的大量时间内,人们都生活在家庭的空间里,家庭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有资料报道现代人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家庭环境也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污染,甚至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危害家人的健康,因此居家生活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卫生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那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卫生习惯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家庭消毒作为防范家庭发生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2003年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大流行之后,家庭消毒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视,但由于人们对家庭消毒的认识不够,在家庭消毒中过度消毒与消毒不足现象同时存在。
二、居家生活需要科学消毒。 在家庭消毒中,人们往往存在认识的误区,如认为随时随地都要消毒,只有使用消毒剂才是消毒,消毒次数越多越安全等等。对家庭来说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过度的消毒不仅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利,往往还会导致环境污染,损害身体健康,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是不利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 如何在居家生活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家庭消毒呢?首先,要掌握好消毒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周围没有发生传染病流行或家里没有传染病病人时,居家生活的环境、物品等并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不需要再做额外的消毒工作。因为,不使用消毒剂也能达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卫生措施,如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勤通风、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等都可有效去除微生物,可达到一定的消毒效果,往往因为这些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反而感觉不到。 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家庭成员患有传染病时,除了保持家庭日常卫生外,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防止把疾病带回家或者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如发生感染性腹泻、甲肝等肠道传染病流行或家庭成员患有时,病人应有专用的餐饮具、便器、日常用品等,并且用后要消毒,还要对病人排出的粪便或通过病人的手污染的衣物、门把手、家具等进行消毒;如发生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或家庭成员患有时,要在勤通风的基础上,有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适当消毒;如发生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播的疾病流行或家庭成员患有时,应对病人接触过物品进行消毒;如家里有婴幼儿时,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能力较差,为防止其发生传染病,应对奶瓶、奶嘴、衣物和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奶瓶、奶嘴和衣物可用开水煮沸消毒,玩具可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并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其次,在居家生活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消毒。消毒是一个过程,无论是使用物理的消毒方法还是化学的消毒方法,消毒时都需要消毒因子有足够的强度,并与致病微生物持续作用一段时间,以杀死致病微生物。如果消毒因子的强度较低,可适当延长持续时间,但如果强度过低,即使延长持续时间,也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如在使用化学消毒剂对餐具消毒时,餐具要在消毒液中浸泡足够长的时间而不是接触一下餐具即可。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尤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浓度过低,持续时间过短,往往导致消毒的失败;但浓度过高也不必要,因为浓度过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导致对健康的损害,得不偿失。
第三,家庭消毒还应注意消毒频率的问题,不是消毒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有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时候才进行消毒。当家庭成员患有传染病时,如病人在家中隔离,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家庭的随时消毒,如病人住院治疗或康复后,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家庭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消毒。第四,在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家庭消毒时,应尽量避免多种消毒剂同时使用。消毒剂同时使用时,不一定会提高消毒效果。因为不同消毒剂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反而降低消毒效果。一般家庭对消毒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不多,所以应尽量避免多种消毒剂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