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天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欢迎访问天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 / 业务专题 / 急性传染病防治 / 工作动态

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信息来源: 卫生部 浏览次数:546 日期:2013-04-03
     为响应《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达成以下共识: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慢性病可防可控,加强慢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面对防治慢性病的严峻挑战,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尽快扭转慢性病高发态势。

  本共识的形成基于以下科学证据:

  一、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 ,预计2030年将上升为75%,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慢性病相关死亡发生于60岁以下的劳动力人群。

  二、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因的前四位,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

  三、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

  四、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 。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因此,我们建议:

  一、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正视慢性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与挑战。

  二、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实施防治规划,组织动员社会,促进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和维护促进健康的环境。

  三、全社会积极参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改善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健康社会的建设。

  四、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自我保健。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和积极的体力活动,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与习惯,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抵御慢性病的能力。

  五、卫生系统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强调全人群预防策略和高危人群预防干预策略并举,以主要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关注可预防干预的慢性病危险因素。

  (二)建立防治结合的体系。创新慢性病防治的机制和运行模式,整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力量,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提高慢性病防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重心下沉的策略。推动社区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性筛查、早诊早治、常见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工作,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成本,实现生命全过程的慢性病保健服务。

  (四)提高综合防控的能力。加紧设立慢性病国家重大专项,开展慢病重大问题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推广慢性病预防、监测、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适宜技术,推动医疗模式转变。

  各级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是遏制我国慢性病迅速蔓延的重要力量,慢性病防治分委会所属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营养、老年卫生、口腔卫生各专业组应该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沟通并携手其它相关学术团体,齐心协力,共筑防线,为应对我国慢性病的严峻挑战而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