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毒玩具” 部门和企业不能选择性失明-天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欢迎访问天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疾病舆情

面对“毒玩具” 部门和企业不能选择性失明

信息来源: 健康报网 浏览次数:369 日期:2011-05-30
    儿童节快到了,但对于孩子而言,现世这个成人世界显然太复杂、也太危险了点:据《南方日报》近日报道,国内70%塑料玩具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大多数色彩玩具重金属超过欧盟标准。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存在两套标准,出口的标准很高,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而国内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

  已经被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折磨得精神高度紧张的国人,可能现在需要把目光合理分配到孩子身边任何一个可能出问题的节点了:究竟什么还是安全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越来越没有底气提问和作答。更让人倍感沮丧和纠结的是,这份不安全不是所有人的共通感受,不是人类科技无法逾越和预见的不可抗力,而往往只是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群难以躲避的梦魇,而且还总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 这个最不应该被伤害、最需要成人世界予以呵护的群体。

  国内市场的塑料玩具被国际组织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又一个陌生的化学名词,用几乎同样的路径进入普通人的认知视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物质在国内塑料玩具中被广泛利用,原因在于添加了这种增塑剂的玩具材料成本会降低。明明知道有毒,还是要大量使用,丰厚的利益当然是吸引不良厂商如此作为的原因之一。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种“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的毒物,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对其在儿童玩具中的含量并没有相关规定,而包括欧盟、美国、东南亚诸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却已经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该物质的玩具。可以降低成本、利益诱人,而且起码不违反某些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后者,是导致不少厂商发此昧心财的直接诱因。

  不仅一个邻苯二甲酸酯,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再生塑料玩具中都有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严重超标,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而对于这类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现状却是在国外被作为重点检测的对象,在国内令人惊异地居然呈现一种“普遍不检”的荒唐状况。连任何一个增加收费的细枝末节都恨不得祭出“与国际接轨”旗号的国度,在这样真正应该接轨、而且是最要害的时候,恰恰就这么离奇失语了。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理由这样做?国家标准严重滞后只能算是作为现象的原因陈述,社会道德整体沦丧与失守却是这一切的最直接后果——— 这个国家,已经越来越靠近一个“相互投毒”的时代。这种熟悉的疼痛感,每一次都令国人周身辗转,倒确实真的有必要想一想,职能部门的选择性失职与失明,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无论是屡次被爆出的有毒食品,还是这回的有毒玩具,往往在其背后有所谓国内外“两套标准”的说法。但除个别地区和部门在个别时候曾对媒体承认存在诸如“国内只是抽检,输出则要全检”的情况外,不得不承认,所谓的“两套标准”只是国内外不同供需导致,两套标准的制定方大部分时候也并不相同。国外有高标准,企业生产要求就高一些,国内标准既然不是非得那么高,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利益诱惑下,相应生产低标准的商品。仅从市场供需角度考量,涉事企业或可因“符合规定”而免责,可以把主要责任的聚光灯打到国内订立标准的那些部门身上。

  但上述逻辑的最基本大前提是,在一国内所生产与出售的产品,对消费者的身心不造成伤害,是商品而不是毒品。对身体明显有毒有害的物质,即使没有法律的明令禁止,难道就是可以随意添加的吗?在涉事企业主观明知的情况下,对不特定群体的人身权益故意毒害,甚至已经有涉刑责,早已不是有没有“道德的血液”那么简单。而相关检验、检测部门,在同样明知的情况下,对这种近似投毒的恶劣行为长时间放纵,放任其遍及整个儿童玩具市场,亦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被一个甚至几个家庭含在嘴里、捧在手里的孩子们,靠什么让他们去过一个起码安心一点的节日,靠什么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尽可能安全的环境中,这是给所有已经为人父母、或者终究要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和那个纷杂的成人世界,出的一个本不复杂但已趋沉重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