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之际,中国科协隆重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指示精神,总结分析近年来学会工作的成绩和问题,研究探索做好学会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动员和组织广大学会工作者切实肩负起繁荣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而努力奋斗。下面,我着重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学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两年来学会工作的主要成绩与体会
自2004年中国科协召开学会改革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搭建学术交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会员服务"三个平台"以来,各全国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学会改革的意见》和座谈会精神,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在学术建设、社会服务及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学术交流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年多来,各学会坚持以促进学科发展为主线,推动学术活动与科技创新及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相结合,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明显上升。
一是学术会议频次和水平显着上升。统计表明,仅2005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就达22365次,参加会议总人数310万人次,交流论文总数53万余篇。中国科协年会成功完成由学术年会向综合性年会转型,进一步突出大科普、综合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学术活动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反响强烈。截至2006年底,青年科学家论坛已经成功举办131期,3000余人次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30个学会承担的一级学科进展研究已经完成,相关成果已经发布。
二是国际学术交流更加活跃。两年多来,全国学会共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848次,参加人数15.2万人次。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第28次全体大会、第2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第5届国际病理生理大会、第15届世界药理大会、国际空间科学委员会第36届学术大会等重大国际学术会议,在规模和水平方面创下了多项历史纪录,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尤其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组织希望在中国召开会议,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是科技期刊的学术地位有所提高。截至2006年底,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892种,较2004年减少129种,占我国科技期刊的18.6%,但科协主管的科技期刊从415种增加到421种,《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和国际着名学术检索系统收录的比例也有所提高。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开局良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进展顺利,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和运作模式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各全国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空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建言献策和决策咨询水平有所提高。中国老科协关于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东北森林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合作完成的2005-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指南,中国能源研究会受全国人大财经委委托完成的《关于我国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和2020年前景目标研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专家论坛"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举办地的热烈欢迎。
二是科技咨询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国学会积极参加"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累计结成协作对子5271个,完成协作项目成果4880余项。仅2005年,各全国学会就完成无偿科技咨询3000余项,完成委托项目3700余项。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全国学会特别是农口学会,踊跃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普惠农兴村等活动,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取得重要进展。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学会开展教育培训项目122种,承担技术标准制定或技术鉴定工作198项,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24类,30个学会承担了重大科技进展研究发布活动,设立科技奖项78个。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基本建立起机械工程系列工程师认证体系,制定具体的认证标准和办法,编写系列培训教材,对培训机构进行认证,并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建立考试制度。这些活动,拓展了学会发展空间,提高了学会社会地位。
四是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成效显着。各全国学会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全国学会举办科普讲座2059次,听讲人次达到265万;举办科普展览495次,参观人次达到101万;举办科普宣传534次,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67次,参加人次达302万。2006年科协系统依托各级学会举办城区(县)以上大型科教进社区活动6.7万次,累计参与者1.6亿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三)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两年多来,各全国学会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围绕服务学会会员、激发创造活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会员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各学会进一步树立会员为本的服务意识,普遍加大会员服务工作力度。目前,近1/4的全国学会成立了专职会员工作机构;70%以上的全国学会制定了会员管理条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超过80%的全国学会采用"计算机会员管理系统",建立了"会员数据库",会员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全国学会定期免费或优惠向会员提供会刊或其他学术刊物,近一半全国学会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减免会员注册费用,还有相当多的全国学会为会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部分全国学会还积极主动提供社会化、国际化的学术评价服务,帮助会员参与中介评估、科技咨询、技术鉴定、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等科技服务活动,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举荐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由中国科协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已经成为培育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国营养学会科技奖等78个学会奖项,已经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社会力量设奖的主体。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学会和广大会员辛勤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怀支持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们向长期以来对学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两年来的学会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学会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以会员为本。只有把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密切联系会员,重视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尊重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搭建服务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平台,才能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二是以学术建设为基础。只有把加强学术建设作为学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认真办好学术期刊,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才能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起来。三是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只有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因会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学会专职队伍建设,不断开发科技工作者需要的多样化服务产品,做好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四是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来,才能找准学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科学定位,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五是以搭建平台、联合协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只有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社会化工作舞台和服务平台,切实把学会建成学术活动交流中心和会员服务中心,才能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学会健康发展。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肩负起新时期学会工作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立足中国国情,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部署,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好学会工作,首先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
(一)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市场要发挥基础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要发挥骨干作用,大学要发挥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学会发挥什么作用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学会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是基于会员自身的学科、专业、兴趣而成立的科学共同体,负有孕育创新思想、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承担着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文化、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术生态建设、提供服务和反映诉求等重要职责,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会几乎汇集了科技界的全部精英,学会组织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应该代表我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既可以启迪创新思维,迸发创新火花,形成解决科技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又可以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知识的流动和应用,同时也是科技工作者融入科学共同体、获得同行认可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还是建设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都离不开学会会员的广泛参与和各学会的积极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学会广泛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不完整的,不能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学会是没有生命力的。学会的广泛参与并充分发挥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是,学术交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调查表明,我国科技工作者67%集中在事业单位,17.3%在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将近16%在"三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只有学会才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切磋学术问题,交流科技前沿的最新进展,把握实际生产部门的科技需求,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知识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学会又具有汇聚人才、整合智力的突出能力和社会地位客观超脱的特点,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各学科、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转化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学会活动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只有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出蕴藏的巨大威力。应用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学会肩负着培养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社会职责,在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挫折、完善创新机制、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191个全国学会中,有130多个建有科普工作委员会,不少学会建有科普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面向重点人群,开展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培训,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中,随处可见学会会员活跃的身影。
(二)学会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团体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功能更加明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会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
一是,学会在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团体承担有关社会职能,重视发挥科技团体在科技评价、科技人员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中央对学会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学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会有着松紧相宜的组织体系,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群众化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在承担社会科技奖项、技术标准制定或技术鉴定工作、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等职能方面拥有突出的专业优势,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活动的空间和舞台进一步拓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学会作用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是,学会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发展机遇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成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科技工作者作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既有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容易产生心理脆弱、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学会可以通过热情有效的服务,加强人文关怀,舒缓心理压力,引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学会在推动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有机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既信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更崇尚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中,各全国学会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坚定不移地同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作斗争,促进了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和谐学术生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形势非常好,学会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年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组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为包括学会工作在内的科协工作搭建了两个重要的政策平台。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明确了"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又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搭建平台、搞好协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的32字工作方针,得到中央书记处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科协系统的普遍欢迎。应该说,现在学会工作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定位和思路更加清晰,机遇十分难得。如果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白白丧失发展的大好时机,那就是失职。面对这样一种大好形势,深入分析学会工作的具体状况,应该说,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一是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不适应。突出表现为"四少",即: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提出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学术会议上交流的优秀论文少,科技工作者获得的新思想、新观点少,学术交流的质量不高,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不强。现在,最优秀的论文往往并不是在学会会议上宣读的,学术交流在活跃思想、传播知识、激发灵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学术期刊的总体影响力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许多优秀学术论文往往选择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表明,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学术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785次,远低于该报告所有源期刊3675次的平均水平。
二是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与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不适应。一些学会经费少、资源少、活动少,经济基础薄弱,有的学会连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都没解决,维持着低水平的运转。部分学会行政化倾向突出,对政府部门、挂靠单位、业务和行业主管单位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机制尚待建立健全。学会会员发展和服务还不能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科技工作者大量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趋势,学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移的需要。
三是学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相对欠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多年来,一些学会参与社会活动不很积极,对公共管理、重大事件的参与能力和反应速度迟缓,对科学决策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不强。尽管大量学会会员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决策,但以学会名义参与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决策过程尚嫌不足,部分学会基本上没有开展面向社会的科普活动。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会办事机构改革滞后,人员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素质偏低、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部分全国学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严重制约了学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这些问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些是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有些是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但总体上看,都是学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学会发展不能脱离现实,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学会将无法生存。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学会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学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
近两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工作者精神振奋,科技发展已经进入重要跃升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学会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以增强学会凝聚力、影响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学会组织体制改革和优化学会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团体而努力奋斗。
(一)着力加强学术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学会工作的一条根本要求,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平台,推动学术资源向自主创新学术活动倾斜,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来。
一要加强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发展。学术交流是繁荣科学技术、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会吸引、凝聚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方式。各学会要以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围绕增强中国科技界的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群建设,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要紧紧围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性、紧迫性的瓶颈问题,办好学会年会,举办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沙龙、青年学术会议、工程师论坛等,塑造学术活动精品,让科技工作者以参加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为荣,以在学会会议上宣读论文为荣。要适应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开辟学术网站或专题网页,推动在线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信息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中国科协要健全学术建设发布制度,支持全国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引领学科发展。要实施重点项目计划,集中项目资金,鼓励不同学会联合举办学术活动,资助全国学会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学术品牌。
二要倡导良好学风,促进人才成长。现在的学术交流活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互动性差,"有学术没交流"、"有交流没质疑"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像"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那样一种拚搏精神,缺乏高人一筹、领先一步的勇气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气概,难以突破前人,有所前进。学会有责任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同行交流、同行认可乃至社会认可方面的关键作用,倡导良好学风,提倡理性怀疑和学术争鸣,通过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规范,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设和谐学术生态,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三要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大力培育精品期刊。学术期刊是科技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国际主要学术团体都非常重视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声誉。目前,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很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高质量论文不多。我们倡导建立作者、审稿者、编辑、读者四位一体的期刊队伍,提高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加强选题策划,建立完善期刊数字平台,建立高素质期刊人才队伍,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吸引高质量论文,培育中国的《Nature》、《Science》,让科技工作者觉得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有足够的学术权威性,能够在这上面发表论文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目标,更要有这样一种志气。中国科协也将定期发布全国学会和科技期刊年度发展报告,引领学会及科技期刊发展,同时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确立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权威地位,扩大国际影响。
四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提高学会在国际科技界的话语权。目前,我国学会参与国际科技活动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学会的国际影响还不够大。2005年,SCI、EI和ISTP三系统收录的我国国际论文总数达到15万篇,占收录论文总数的近7%,居世界第四。可是,目前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只有373位科学家进入国际科技组织担任各类职务,与我国的科技地位严重不相称。我们鼓励学会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交往,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学会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各国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的交流联系,有组织地培养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的科学家,支持学会争取在中国举办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展览,面向国际开放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来华国际知名科学家讲学并做专题交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会对外科技交流的独特优势,提高学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提高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团体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开拓国际活动空间。
(二)着力发挥智力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学会是我国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突出优势,一定要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事务,为会员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加强决策咨询,积极建言献策。学会会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要动员和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行业标准的决策咨询和研究论证工作,围绕区域发展、行业科技进步以及与科技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有针对性地将学术观点上升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党和政府关注什么问题,就设法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党和政府一时还未曾注意到但确实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潜在重大影响的问题,要超前部署,深入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而且需要学会做一些工作的问题,一定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做实做好。
二要帮助会员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科技工作者只有把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专业特长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各学会要积极探索开展科技服务的有效形式,采取"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方式,组织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等科技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不断丰富和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内涵。涉农学会要积极组织会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供科技咨询、典型示范和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三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生产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各级学会要切实担负起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责任来,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深入基层,贴近实际,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支持会员开展原创性科普创作活动,与媒体合作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培训提高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着力培养科普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努力成为科普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每位学会会员、特别是获得各种科技奖励的科学家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普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文化。
(三)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会员是学会的立会之本,为会员服务是学会的天职。各学会要切实改变会员基础薄弱、凝聚力不强的状况,创新组织机制,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
一要把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联系会员、服务会员,目前仍是学会工作的薄弱环节,有些学会存在着严重脱离会员的问题,缺乏牢固的组织基础。学会要设立会员工作机构,完善会员发展和服务制度,与会员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按照"会员优先、会员优惠"原则及时充分地满足会员需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要完善会员服务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当前,科技工作者职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工作环境差、生活待遇低,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设立"全国会员活动日"、建立会员建议呈报制度是加强会员沟通服务的好方式,有助于及时准确掌握会员的思想动态、分布状况、流动趋势、价值取向、权益保障等情况,帮助会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沟通联系,反映他们对重大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学会也要加强对会员专业发展的指导帮助,以促进学术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服务和择业援助服务,推进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及双边、多边国际互认。通过评选优秀论文、优秀科技成果和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做好会员表彰宣传工作,举荐优秀人才。这是履行学会评价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值得认真去做,并且做好。
三要建立学会诚信制度和会员诚信档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表明,科技工作者对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夸大价值等学术不端行为反映比较集中。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不久前正式制定下发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还将陆续制定《全国学会科学道德规范》和《中国科协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各级学会要切实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监督会员执行科学道德规范的情况,受理会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认真组织调查,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建立完善会员诚信档案,对学会组织和学会会员的学术不端行为予以记载、跟踪、披露、谴责和惩戒。这样做,有利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利于抵制非学术因素的不良影响,也有利于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四)着力夯实组织基础,提高学会服务能力。组织建设是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健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是学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一定的会员基础、没有一定的会费收入,学会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就只能是低水平的,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也难以加强。
一要加强会员发展。会员发展是学会的基础性工作。各学会要建立健全会员工作机构,深入研究会员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会员发展规划,既要巩固已有会员,加强会籍管理,完善学会基础数据库建设,制定适宜的会费标准,健全会费缴纳制度,为学会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又要在高校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发展会员,壮大会员队伍。
二要完善治理结构。良好的治理结构,首先要使会员权力得到充分尊重,程序公开民主,运作高效公正。做到这一点,必须以会员为主体,充分尊重会员代表的权利。我们推动开展学会理事会成员差额竞选试点,在有条件的学会开展三理事长制(前任理事长、现任理事长、候任理事长)试点,就是要把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比较过硬的优秀会员选拔到学会领导岗位上来,提高学会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我们推动改革学会用人机制,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试行办事机构人员面向全社会招聘,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推进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建立健全办事机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学会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要增强服务能力。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学会的服务能力,取决于学会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公信力。我们提出全国学会要"有家有业",包括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正常开展活动的经费收入、为会员服务的学会活动,以及独立域名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就是着眼于增强学会对会员的服务能力,使学会能够更好地团结和组织会员,承接科技奖励、成果评价、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资格认证、科技咨询和培训等政府转移职能,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社会地位。
(五)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增强科协对学会的凝聚力。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为学会服务是科协的基本职责。各级科协组织要真正把加强学会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学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对学会工作的领导。科协与学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两个离不开:学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科协的指导和服务,科协事业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学会的支持和参与。各级科协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会工作规划或计划,建立科协领导联系学会制度,及时掌握学会情况,认真研究学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让学会愿意跟科协反映问题,真正把科协当作自己的家。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在历史沿革、学科特点、会员基础、发展能力、活动方式、规模影响、支撑条件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要坚持因会制宜、因时制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会分类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会改革试点体系,开展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同时也要加强对学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民政部、中国科协将共同推进科技社团发展的改革试点工作。
三是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中国科协正在从加强协调、理顺挂靠体制入手,增加经费支持,探索科协与挂靠单位联合支持学会发展的新模式,明确科协对学会的业务主管、指导服务职责,要求挂靠单位支持学会依法按章程独立开展活动,帮助解决学会办事机构工作条件问题,建立与挂靠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有利于学会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创办新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学会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
(六)着力处理好几个关系,推动学会健康发展。学会是社会中的学会,学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必须正确处理上下内外、左邻右舍各种关系,努力争取良好的内外环境。
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学会改革已经讲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还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一味等、靠、要,把希望寄托在政府部门、挂靠单位、业务和行业主管单位身上,最终只能被市场和社会所淘汰。学会要发展,必须依靠自己,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革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活动方式,办好主业,突出特色。我们召开这次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是要强化改革意识,突出发展导向。一句话,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必须把发展作为学会的第一要务,改革也是为了发展。
二是学会与会员的关系。国家兴旺,贵在得人,学会也是如此。没有坚实的会员基础,不能满足会员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学会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学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会员、联系会员、服务会员,不断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会员也要主动关心学会发展,积极参与学会活动,为学会出谋划策。要坚持以会员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会员的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会员发展问题,让科技工作者切实感到参加学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三是提供服务与规范行为的关系。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利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首先要搞好服务,为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准确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学会也要切实肩负起规范会员行为的重要职责,自觉把学术自律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会诚信制度和会员诚信档案,制定科学道德规范,维护合法权益,端正学术风气。不能把提供服务与规范行为对立起来。规范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更高层次的服务。
四是学术建设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学术建设是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切实把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开拓学术活动的渠道和空间作为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学会要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赢得社会的充分信赖和广泛支持,必须走出象牙塔,结合自身实际,自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在,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极其缺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不够深入持久,学会刚好可以拾遗补缺,填补这个空白,以服务求发展,以作为求地位。
五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与提升自身素质的关系。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有许多社会化服务职能需要转移出来,比如奖励、评价、资格认证、决策咨询、培训、继续教育等,学会争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积极性也很高,问题的关键是学会有没有能力担负起这些职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学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公信力。要真正把那些既有热情、又有创造力、热爱学会工作、真心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选入学会领导班子,建立一支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肯奉献的专职干部队伍。只有学会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志们!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成为科技界的共同心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肩负起新时期学会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会改革和发展,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