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

“莅”怎么读?“莅临”的意思是什么?

“莅”字读作【lì】,与常用字“力”同音,在日常生活中,“莅”字使用不多,但它在一些正式场合或者文艺作品中却经常出现。

在《说文解字》中,“莅”字的解释是:“临也。从立从隶。力至切。” 所以,“莅”的意思是“到达,来临”,表明“莅”与“到达”有着直接关系。“莅”字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篆书写作“䇐”。

“莅”字的含义和用法:“莅”字的基本含义是“到达”或“来临”,通常用来指某人(特别是上级或有权威的人)亲自前来或巡视某地。这个字常带有一种庄重或正式的意味,尤其在描述领导、重要人物等的到场时使用。

例如:

莅临:这是“莅”字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指的是某人到场、到来,常用于正式场合。例如,“欢迎领导莅临指导”,表达领导的到场对某事进行指导和检查。

莅职:指担任某个职务,通常用于某人正式就职。比如,“某人莅职某公司总经理”表示某人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莅临指导:这是一个固定搭配,通常用于书面语言中,表示欢迎某人到来并给予指导、帮助。

“莅临”的含义和用法:“莅临”是“莅”字常见的组词,具有“亲自到来”或“亲自光临”的意思。这个词常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表达对某位领导或重要人物到来的尊敬。

例如,在企业或学校的庆典、会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达:“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本次会议”,意思是感谢领导们亲自到场参加会议。在这种语境下,“莅临”显得十分正式,带有敬意和隆重感,强调某位重要人物的到来。

“莅临”通常还带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意味着某个事件、场合因领导或重要人物的到场而变得更加正式或值得关注。因此,它常常出现在领导视察、开幕式、授奖典礼等场合的正式致辞或邀请函中。

希望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莅”字的意义及其用法,让我们在使用这个字时,能够更加得体、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特别是在正式、尊敬的场合中。

另外,千万不要把“莅临”读成了“位临”哦。

“莅”字的相关典籍:

“莅”字在古代典籍中的语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到达:指有身份、有权威的人亲自到场,如《左传》《诗经》。治理:用于君主或官员管理国家、政务,如《尚书》《礼记》。处理事务:表示亲自参与处理具体事务,如《后汉书》《晋书》。具体示例如下:1. 《尚书·尧典》原文:“莅中国,抚四夷。”释义:治理中原,安抚四方少数民族。用法分析:这里的“莅”表示“治理”,强调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是“莅”字在政治和统治语境中的典型用例。

2. 《尚书·大禹谟》原文:“君子莅事,省刑罚,恤孤寡。”释义:君子治理政事时,要减省刑罚,体恤孤寡之人。用法分析:此处的“莅”表示“处理”或“管理”,用于描述管理事务的过程,体现了治理者应有的德行。

3.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君将莅止,未可以事鬼神。”释义:君主要亲自到达这里,还不能开始祭祀鬼神。用法分析:这里的“莅”指“到达”或“亲临”,强调了亲自来到某地的动作,与现代“莅临”的用法一致。

4. 《礼记·大学》原文:“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在修其身。其身正而后能莅天下。”释义:治理国家,要先齐家,再修身,只有自身端正,才能治理天下。用法分析:这里的“莅”表示“治理”,用于治国理政的语境,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于治理者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的联系。

5. 《荀子·君道》原文:“君者,莅也。”释义:君主就是统治者。用法分析:荀子将“莅”直接定义为“统治、管理”,突出其与君主职责的关联。

6. 《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光武帝莅洛阳,抚恤民众。”释义:光武帝亲临洛阳,安抚民众。用法分析:这里的“莅”表“亲自到达”,同时隐含了一种象征性的管理和安抚职责。

7. 《晋书·宣帝纪》原文:“帝躬亲莅事,察民之所疾苦。”释义:皇帝亲自处理政事,考察民众的疾苦。用法分析:此处“莅”表示“处理事务”,强调领导者的亲力亲为。

8.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玄宗时常莅朝议大事。”释义:唐玄宗经常亲临朝堂讨论重大事务。用法分析:这里的“莅”指“亲临”,体现了古代帝王处理政务的积极性。

9. 《周礼·地官·大司徒》原文:“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治,以莅邦国之民。”释义:大司徒的职责是制定国家的治理之道,以管理邦国的民众。用法分析:此处的“莅”意为“管理、治理”,用于官员职责的语境。

10. 《诗经·大雅·烝民》原文:“文王莅止,丰年多黍多稌。”释义:文王亲自来到这里,带来了丰收之年,谷物充盈。用法分析:这里的“莅”表示“到达”,带有君主亲临、与百姓共享繁荣的象征意义。